近日,我国国家疾控局综合司针对学校、医院、养老院等重点场所,发布了关于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消毒技术的最新指南。这一指南的出台,旨在加强我国对诺如病毒的防控力度,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。

诺如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,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空气飞沫传播。感染诺如病毒后,患者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严重者还可引发脱水、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。因此,若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必须立即隔离治疗,不得带病上学。
此次发布的防控消毒技术指南,详细介绍了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、症状、防控措施等内容。在防控措施方面,指南强调以下几点:
- 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师生对诺如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。学校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,普及诺如病毒相关知识,让学生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、症状及预防方法。
- 做好卫生清洁工作。学校应定期对教室、宿舍、食堂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,特别是地面、墙壁、门窗等易被病毒污染的部位。
- 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管理。学校食堂应严格把控食材采购、加工、储存等环节,确保食品安全。同时,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,防止病毒传播。
- 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。学校发现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后,应立即上报当地疾控部门,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。
-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。学校应及时向家长通报疫情情况,指导家长做好家庭防护,共同防控诺如病毒。
在深入分析诺如病毒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时,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:
首先,诺如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容易在学校等集体场所传播。做好防控工作,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,保障师生健康。
其次,诺如病毒感染对儿童、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危害较大。加强防控,有助于降低这些群体感染病毒的风险。
最后,诺如病毒防控工作关系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。做好防控工作,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。
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发布的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消毒技术指南,为我国诺如病毒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。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指南要求,共同努力,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