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提及运河,大运河和隋炀帝杨广往往是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中的名字。杨广修建大运河,虽然耗费了大量金钱和民力,甚至有时会带来死伤,但这样的举措是否真的降低了朝廷的威望,甚至成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呢?
实际上,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修建运河的习惯。我国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,比如大禹治水时期,那时的运河主要用于分流泄洪,而非物资运输。
在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混战不休,物资运输能力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。由于水运和海运的运量大,速度也远超陆运,因此运河修建的需求大增。我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用于运输的运河是邗沟,由春秋时期的吴国所建。
吴国地处长江下游,水网密布,当地居民擅长制造和驾驶船只。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,开凿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,用于运输士兵和军用物资。凭借运河优势,吴国在艾陵之战中取得胜利,成功击败齐国。
大一统王朝更加热衷于修建运河。尽管这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大工程,但各王朝从未放弃过运河建设。运河对国家大一统有着重要意义,它不仅能够提高军事调动能力,还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。
运河逐渐成为古代王朝的经济命脉。从汉朝末年开始,北方民众南迁,带去了种植经验和先进工具。南方的稳定政治局势和气候条件使得农作物种植得以繁荣。隋朝时期,由于关中地区粮食无法满足北方需求,修建大运河成为最佳选择。